LG化学到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将占所有汽车销量的15【资讯】
北京时间10月17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全球著名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之一的LG Chem今天表示,预计到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较2018年增长逾5倍,占全球汽车销量的15%左右。
LG Chem通过计算与其合作的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和大众汽车(Volkswagen)等客户的数据后认为,约占电动汽车价格三分之一的、对于电动车广泛应用最大的障碍是电动汽车电池,将在2025年降至每千瓦时100美元,而这一数据在2016年为平均200美元。
LG Chem电池业务主管Kim Jong-hyun在首尔的一次会议上表示,由于欧洲和中国(对环境污染)的监管更加严格,并且随着无人驾驶汽车和拼车服务的兴起,尤其是从明年开始,将成为电动汽车“爆炸式增长的催化剂”。
他还预计,汽车制造商将推出更多价格合理的电动汽车,推动市场增长。迄今为止,电动汽车市场一直由各国政府发出的补贴推动。
他表示,LG Chem预计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将从去年的240万辆增至2024年的1,320万辆,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15%。
LG Chem的数据显示,去年电动汽车销量为240万辆。据路透社根据研究机构IHS Automotive的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这一比例不到全球汽车总销量的3%。
对此,他还表示,到2025年,全球电池行业的市值预计将超过半导体市场。
新能源汽车销量遇冷,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的企业将何去何从
经过短暂的回暖后,车市严冬继续,曾经销量一枝独秀的新能源汽车也不能幸免。最新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8万辆,同比下降高达34.2%,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3个月下降。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下滑,各大厂商相继调整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洗牌加剧,良币淘汰劣币的速度也被大幅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速调整,倒逼其上游企业改变其战略布局,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这种市场的变化也使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链,尤其是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的企业,出现冰火两重天那样的完全不同的结果。
二八分化的动力电池企业
说到动力电池产业链,肯定不能不说动力电池生产商。单看动力电池厂商中的龙头企业,肯定无法想象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对动力电池行业产生的影响。近日公布的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宁德时代()201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30%到50%;此前才打入动力电池主要供应商的欣旺达()201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也有5%到30%。同时,宁德时代、欣旺达还在积极增资扩产,以扩大自身产能,提升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除了像宁德时代、欣旺达这样业绩预增的企业,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也不乏像坚瑞沃能()那样产品不被市场所青睐,业绩断崖式下滑,企业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公司;当然,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中更多的还是受下游需求减弱影响,业绩也出现下滑的公司。
Wind数据库用于追踪锂电池产业中个股股价整体走势的锂电池指数(nd)自2009年到2017年9月,虽然中间出现多次震荡,但整体呈上涨趋势,在2015年股灾冲击下锂电池指数上涨趋势也未曾改变。但2017年9月后,随着骗补被相继曝光,新能源产业政策发生调整,wind锂电池指数开始震荡下跌。截至日前,wind锂电池指数较最高点相比已下跌了超过4成。
wind锂电池指数自2017年开始大幅下跌,说明了锂电池相关个股自2017年9月开始跌多涨少,整体呈下跌趋势。宁德时代与欣旺达之所以能逆势上涨,更多是因为他们的技术储备足,其产品备受市场所青睐,他们因竞争对手减少而产生了幸存者偏差。随着良币淘汰劣币产业调整的继续,这样的二八分化或将会进一步扩大。
快速扩张后进退两难的锂资源企业
与动力电池行业中存在的幸存者偏差不同,锂资源产业中玩家较少,大规模洗牌现象并未发生。在经历此前疯狂扩张,抢夺优质锂矿资源后,这些企业大多因流动性或海外投资收益性问题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遇。
最新业绩预告显示,国内锂资源巨头赣锋锂业()就因收购的Pilbara股价下跌致使其公允价值变动,造成赣锋锂业2019年月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72.89%-63.85%。当然除了海外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外,下游需求减少,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低迷也是赣锋锂业净利润同比下滑的重要原因。
无独有偶,国内另一家锂资源巨头天齐锂业()也因其产品价格低迷,以及海外并购带来的巨额财务费用,2019年月净利润预减92.90%-90.53%。虽然近日其配股计划得到批准,若能顺利执行,天齐锂业负债情况将大幅改善,净利润或会有所提升。但海外资产减值、下游需求减少以及锂盐价格低迷,仍会是困扰锂资源巨头们的难题。
经历购车补贴、共享汽车、出租车和约车换新能源汽车的多重刺激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在最近几年已被严重透支。同时,随着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换电池期的到来,高额的换电池成本,以及低保值特性均在打击普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赖。行业调整,战略收缩,苦修内功或将是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基调。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调整的大背景下,动力电池生产商或许也应该反思自己,摆脱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过分依赖,加大技术研发,以降低锂电池单位储能成本提高其稳定性。若能如此,巨大的汽车启动电池市场、电动自行车电池市场以及电储能市场将会为他们打开,锂电池产业链也会再次繁荣。
- 上一篇:两江新区与达州携手推进经济发展0【资讯】
- 下一篇:液化天然气原料气项目面临碳风险